千里墨痕寻铁塘,半生夙愿续罗宗
作者(编辑):站主 | 时间: 2025-05-17 15:00

千里墨痕寻铁塘,半生夙愿续罗宗

    —一位资阳罗氏后裔跨越时空的寻亲日记

 

寻亲  序

我是四川内江的罗泽忠,老家在四川资阳雁江区回龙乡李光坝村(老地名叫芦稿坝)。握着先父遗留的残缺笔记,那泛黄纸页上的墨迹,是家族血脉的隐秘密码。笔记中记载着罗氏36字辈:“宗焕经荣士,用正丹茂明,时仁仪礼智信,积厚培基远,承先庆泽长,立廷尊祖训,守镇淑朝纲” ,还勾勒出家族渊源——祖籍湖广宝庆府邵阳县小东路中乡铁塘,康熙年间,智溥、智江二祖自楚入川,在资阳县东乡义和甲芦稿潭。

1.png

我怀揣着父亲庆福生前抄写的残缺族谱,驾驶汽车跨越一千多公里,从四川内江奔赴湖南寻亲。这条寻亲路,布满荆棘。出发前我便深知,仅凭几页残卷,寻根谈何容易?我借助网络的力量广寻有用信息,倚赖AI智能抽丝剥茧,更与各地罗氏宗亲频繁联络。在海量信息的迷雾中艰难摸索,终于,诸多线索都指向“铁塘罗氏”这个答案。

回溯往昔,父亲在世时,怀着对先祖的无限敬意,伏案誊写族谱信息。无奈当时条件所限,无法深入考证,寻根之愿终究成憾,抱憾离世。那时的我尚在幼年,懵懂无知,不解其中深意;及至而立之年,为生计奔波,无暇思索家族渊源;如今,我年过半百,渐知天命,才惊觉寻根问祖之事,刻不容缓。寻根,不仅是寻找罗氏分支的发源地与祖先墓地,更是为了理顺家族脉络,让这份血脉传承清晰可溯,让后人铭记家族来时的路。这一路艰辛,是对先祖的告慰,更是对家族未来的担当。


寻亲一 初相逢 心向往

2025年5月9日的夜幕,被一场滂沱大雨笼罩。我握紧方向盘,从内江出发,毅然踏上了千里寻亲之路。暴雨如注,雨点重重砸在挡风玻璃上,噼里啪啦的声响好似爆竹,又像是冥冥之中,祖先在催促着我,指引我奔向血脉相连的远方。雨幕模糊了视线,却无法浇灭我心中炽热的寻亲渴望,即便前路艰难,我也未曾有过丝毫退缩。

在风雨中艰难前行了十几个小时,当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大地上时,我知道,黎明已至。10日中午,我顺利抵达湖南长沙。短暂的休整后,11日清晨,我们四川代表团启程前往浏阳,参加豫章始祖罗珠公祭祖大典。现场,来自全国各省份乃至海外多国的两千多名宗亲齐聚一堂,共襄盛举。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罗氏家族的庞大与团结,也更加坚定了我寻亲的信念。

祭祖大典结束后,当天下午,我便和内江的清利宗亲马不停蹄地驱车前往邵阳的长阳铺(清利早已联系好的)。一路奔波,当我们抵达时,已是晚上八点多。夜色中,罗武宗亲和罗钦龙宗亲早已在楼下等候,他们翘首以盼的身影,如同黑暗中的明灯,让我们倍感温暖。趁着吃饭前的间隙,清利与他们热烈地研讨起族谱,我则迫不及待地打听起铁塘罗氏的相关信息。幸运的是,从钦龙宗亲那里,我得到了铁塘罗桐生宗亲的联系电话。我立刻拨通电话,与桐生宗亲约定好次日下午见面。挂断电话的那一刻,喜悦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漫长的寻亲之旅终于有了希望,我满心期待着第二天的会面。

12日清晨,我陪着清利宗亲完成了他的寻根认祖墓之行。随后,我们顾不上休息,又匆匆驱车前往邵东县灵官殿镇(原老地名为中乡)。一路上,我们穿越国道、省道、县道,最后驶入乡道。道路愈发崎岖,我的心却愈发紧张而期待。

当我们终于到达目的地时,铁唐罗氏的宗亲们早已等候多时。(后经确认是罗秋元(庆)宗亲在村口迎接)罗桐生(先)罗雄林(庆)、罗顺晚(承)罗庄华(先)等宗亲热情地迎上前来,那一刻,一句句儿时熟悉的方言传入耳中:“我们先恰饭,呷呷,嗲嗲”,仿佛时光倒流,儿时的记忆瞬间被唤醒。这些代代相传的方言,让我内心笃定,眼前的就是同宗同族的亲人。然而,仅凭方言,我深知还略显单薄。

就在这时,罗雄林宗亲贴心地打电话给四川的一位宗亲,告知内江有人前来寻根问祖。电话那头传来的声音,我仅仅一听,便瞬间辨认出来——那是我直系的叔叔华强(庆字辈)!我颤抖着接过电话,与叔叔亲切交流。电话里,他反复嘱托我一定要到宗之公墓去祭拜,并拍些照片。那一刻,所有的担忧、忐忑在瞬间烟消云散,内心的激动倾涌而出,难以抑制。

此前的一路上,我无数次设想与亲人见面的场景,也满心担忧会被当成骗子,遭受冷遇。如今,所有的不安都化作了感动与喜悦。我知道,这场跨越两千多里的寻亲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而这一路的艰辛,在见到亲人、听到乡音、得到认肯的这一刻,都变得无比值得。血脉相连的亲情,穿越了时空与距离,将我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在宗亲的盛宴款待下,吃过午饭,他们陪同我们驱车前往永慕堂。

有资料记载,永慕堂作为铁塘罗氏祠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保留正三厅,梁柱若干,为土木结构。初建时规模较大,整幢建筑立柱有 108 根,墙体以木制为龙骨,填充墙内利用棕须、竹篾编织为筋再填充熟土,外墙粉白灰光面,厚度约 10 公分。


寻亲二 走进永慕堂 深仰宗之公

2.jpg

踏上这方土地时,我不曾想到,内心深处会涌起如此强烈的情感。当我站在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由罗氏宗之公建造的永慕堂前,仿若穿越了时空的长河,历史沉淀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让我不禁屏住了呼吸。

迈进堂屋,抬眼便见那历经风雨侵蚀的横梁,表面沟壑纵横,裂痕如同岁月的皱纹般密布,木色黯淡中透着沧桑,满是伤痕累累的痕迹。可它依旧稳稳地屹立不倒,如同一位倔强的守护者,以坚韧的姿态撑起整片天地。它仿佛在用无声的语言,述说着罗氏家风家训的精髓——正直、坚韧与不屈。那“诒谋遵祖训,受爵肃朝纲”的训诫,那清廉守正的准则,都随着时光的流逝,深深镌刻进这斑驳的纹理之中。更彰显着当年皇帝赐予“肃清”二字的深刻内涵,是对宗之公高洁品性的赞誉,处事有道,心怀家国,也是对罗氏一族传承清正之风的期许,即便历经磨难,这份精神始终未改,在岁月中熠熠生辉。 宗之公是南宋度宗年间的特科进士,官至翰林知制诰。他为人正直清廉,因看不惯奸相贾似道弄权殃民,屡次上疏乞归,皇帝念其忠诚,准其归乡,并赐黄金建房,还书“肃清”二字以奖其忠。宗之在家乡建“永慕堂”,并将“肃清”二字装于万岁筒内,悬于大梁之上,以励子孙。

2018年桐生宗亲带领十修谱理事会挂新匾“永慕堂”高悬正中,璀璨夺目。整个堂屋飞檐斗拱,古朴庄重的气息萦绕四周,历经八百多年岁月的洗礼,正三厅依旧完整保存,宛如一位历经沧桑却依旧挺拔的老者,诉说着往昔的辉煌。虽然两边的住房已发生诸多改变,但仍有罗氏后裔居住于此,默默守护着这座被风雨侵蚀的永慕堂,他们的坚守,让这份历史的传承得以延续。

我缓缓伸出手,轻轻触摸那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篱笆墙。浅白色的灰墙已开始脱落,阳光透过缝隙洒进来,树影斑驳。墙中间,八百年的竹蔑片交织在一起,仿佛是时光的纽带,述说着那段为人正直清廉的宗之公的故事。泛黄的蔑片,承载着宗之公对皇帝的知遇之恩,每一丝纹理都像是他当年的印记,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3.png

作为青叟公第二十八代、宗之公第二十五代后人,站在这片祖先曾生活过的土地上,望着这座凝聚着先人心血与智慧的永慕堂,我深感责任重大。

先人们以其英明的抉择和卓越的智慧,为我们留下了这可以触摸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这可以看见的历史,让我们得以在岁月的长河中追寻家族的根源。他们正直清廉的品德,是家族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应当永远传承的精神内核。


寻亲三 探寻祖坟墓,叩拜故园魂

永慕堂乃家族精神之所系,铭记宗之公等先辈为家族开基立业之艰辛,传承家族荣耀与精神。离开永慕堂,我们来到铁塘中学原铁塘罗氏祠堂,铁塘罗氏祠堂是铁塘中学的前身和校址所在。罗氏祠堂成为办学场所,与族学 “玉成斋”“玉成小学” 等的发展紧密相关,为家族子弟提供了教育场所,培养了众多人才,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家族对教育的重视。同时,铁塘族人为国家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宗祠崇彝堂(当地俗称铁塘大祠堂)。

可以说,铁塘罗氏祠堂见证了铁塘中学的发展历程,从最初作为族学的办学场所,到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承载了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传承。

从铁塘中学出发,我们在桐生等宗亲的带领下,驱车辗转于蜿蜒小道,终至庙湾。立于十代振锭公、七代永谐太婆与永怀太婆墓前,脚下的土地仿佛都承载着岁月的厚重。在先祖墓前,凝视修缮后的墓碑碑文,“贤淑善良,勤俭持家,教子有方,待人接物热情谦和” 等寥寥数语,实则勾勒出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对我辈而言,恰似一面明镜,照见为人处世的根本,亦如一盏明灯,指引着家族传承的方向。随时光流转,墓碑上的字迹或许会被风雨侵蚀,但 “贤淑善良、勤俭持家” 的精神却如根系深扎于家族血脉。在快速变迁的时代,当我们被效率至上的节奏裹挟,被物质过剩的焦虑困扰,先祖的碑文恰似一泓清泉,提醒我们回归生命的本质:真正的富有,是德行的富足;真正的传承,是精神的延续。

4.jpg5.jpg


沿小道,穿过杂草丛生的小径一路向前,当双脚踏上陌生又熟悉的土地,空气中裹挟着祖辈曾呼吸过的气息,鼻腔瞬间酸涩。1273年四世祖宗之公兴建青云观,设有祖师殿、玉皇楼、三清殿、转宿楼、太公祠等,三世祖忠公、四世祖宗之公墓在太公祠后,解放后青云观被拆除,现在可见其地基形状。站在被风雨浸蚀的断垣残壁间,仿佛能听见时光深处传来的低语。这里,曾是先祖宗之公栖息之所,承载着往昔烟火与家族故事。一砖一瓦,似都烙印着先辈的温度;一草一木,也仿若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如今旧居虽已斑驳,可先辈的精神与家族的根脉,却如这屋基般坚实,在记忆中永恒屹立,指引着后人溯源寻根,传承那永不磨灭的家风。

6.png

荒烟蔓草间,那座布满青苔的祖坟赫然在目。墓碑上的字迹历经风雨侵蚀,却仍像一双眼睛,跨越岁月凝视着远道而来的后人。碑文所载,乃迁湘始祖青叟公之贤孙、二世祖大器公长子罗忠,号铁塘。南宋理宗年间,他以特科进士之身,赴任广东南海主簿。

指尖抚过碑文,先祖壮年辞官的决然、南海主簿任上的勤勉,在脑海中渐次浮现。他居庙堂而心系黎庶,处江湖则豁达从容,这份 “荣辱不惊” 的风骨,恰似山间青松,历经风雨而愈发挺拔。“青山苍翠笼佳城,紫气腾腾映吉星”。青云观此刻青山如黛,紫气蒸腾,正应了碑末 “衡邑出后杰,百万子孙祈福陵” 的吉兆 —— 原来几百年间,我们从未走散,每一位跋涉至此的后人,都是先祖精神长河中奔涌的浪花。

走进永慕堂,深仰宗之公,探寻祖坟墓,叩拜故园魂。“永慕堂” 与家族先祖墓地所在的青云观,共同承载着铁塘罗氏的家族记忆与文化传承,是罗氏族人追思先祖、凝聚家族情感的重要象征。

7.jpg

站在这方承载着厚重记忆的墓前,阳光如丝缕般穿透枝叶洒落。那暖金色的光辉,仿佛是先人跨越时空传递的温柔目光。恍惚间,八百年的时光长河在此刻骤然缩短。想到先祖们跨越千里辗转定居,于宦海浮沉仍守清廉风骨,泪水突然漫出眼眶。这滚烫的泪,是血脉深处共鸣的震颤,是相隔数百年仍未断绝的牵挂。

8.jpg

斜阳漫过荒垣,在青石碑刻的"三世祖忠公""四世翰林公"名讳上流淌。立于两代先祖合墓前,残垣间忽有穿越时空的恍惚——忠公当年负箧曳屣,自千里之外而来,以双足丈量山河,终择这方钟灵毓秀之地安身立命。那残存的青云观,斑驳墙垣里似还回荡着先人拓荒的斧凿声,檐角悬铃依稀摇响百年前的晨昏。断壁上跳跃的光斑,是时光馈赠的信笺,每一道裂痕都镌刻着家族密码。从筚路蓝缕的开基创业,到耕读传家的薪火相续,这里封存着先人的热血与智慧,沉淀为支撑后辈前行的精神根系。作为宗之公第二十五代传人,指尖抚过冰凉碑面,心中翻涌的不仅是对先祖的追思,更是沉甸甸的使命感。这跨越千里的祭奠,不仅是对先辈的追思,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漂泊的灵魂找到了归处,让故园之魂在血脉中永续传承。

吾辈当以先人之志为炬,既守家族文脉之根,更担社会责任之重。将开拓进取的勇气、崇德向善的品格融入血脉,让家族精神在时代浪潮中焕发新生,激励后世子孙以微光成星河,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家国建设添砖加瓦。这或许才是对先祖最好的告慰,让千年家风化作滋养社会的绵绵春雨,生生不息。


寻亲四 熟悉的乡音,迟来的相聚

9.jpg

当那熟悉而又亲切的乡音在耳畔响起,“恰饭”“呷呷”“嗲嗲” ,那些沉睡在记忆深处的片段,如被春风唤醒的繁花,瞬间绽放。这代代相传的方言,似一根根坚韧的丝线,紧紧缠绕,将我与同宗同族的亲人们的心牢牢系在一起。它是时光深处的密码,一经开启,儿时的欢乐、往昔的温情便如潮水般涌来。在这浓浓的乡音里,我仿佛从未远离,亲情的温度从未消散,岁月的隔阂也悄然瓦解。

此刻,满心皆是对亲人们的感激。感激族长、会长与各位长辈不辞辛劳,全程陪同,那一路热忱的讲解,每一句都饱含着对家族的深情,也温暖着我的心。

当获悉与我血缘更亲近的一支族人聚居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茅亭子村时,内心的激动难以抑制,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寻亲之旅。在雄林宗亲的热情操持下,他们特意安排两辆车子全程陪同。一路上,尽管两次遭遇道路施工阻断行程,但这份阻碍丝毫没能浇灭我们寻亲的炽热决心。途中,宗亲们默契地将我们的车护在中间,一前一后小心护送,这般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心中满是感动与温暖。抵达后,罗凌宗亲更是精心设宴招待,餐桌上熟悉的乡音、亲切的笑容,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仿佛多年未见的亲人重逢,浓浓的亲情在席间流淌。在此,感动大家一趟趟开车护送,即便道路波折,折返多次,也毫无怨言。感谢那丰盛的午宴与晚宴,桌上的佳肴、杯中的美酒,皆是大家满满的心意。10.jpg

夜幕缓缓垂下,在依依不舍中我们踏上返程之路。车窗外,星光在夜空中闪烁,似散落的碎钻。我的思绪如这点点繁星,纷纭难平。此次不远千里的寻亲之行,意义远超想象。它不仅仅是我对家族根源的探寻,更是替父亲完成了那未了的遗愿。

在那片充满温情的土地上,熟悉的乡音如轻柔的风,拂过心间;宗亲们真挚的笑容似暖阳,驱散旅途疲惫。那些代代相传的方言,是家族独有的密码,解开了时光深处的记忆枷锁;一次次热情的款待,是亲情最直白的彰显,温暖着漂泊他乡的亲人。

此刻,虽身向归途,可心却似与那片土地、那些亲人紧紧相连,再难割舍。我深知,这一趟寻亲之旅,是家族血脉的延续,是情感羁绊的再续。未来岁月,愿这份跨越山水的亲情,在时光里愈发深沉、厚重,永不褪色。


寻亲五 以微光汇聚星河 以行动联结家族

作为首位从四川内江来湖南认亲的族人,我的行动不仅是个人寻根的历程,更可能成为川湘两地罗氏宗亲联结的重要起点。以微光汇聚星河,以行动联结家族。我的行动或许看似微小,却如投石入水,能在家族长河中激起层层涟漪。无论是一句方言的传承、一次族谱的解读,还是一场跨越千里的相聚,都在默默编织着罗氏族人的精神纽带。愿我们以热忱为舟,以行动为桨,在寻根之路上成为照亮家族未来的星火 —— 此生长路,自有万千族人与我共赴山海,同守宗脉。

铁塘罗氏四川内江罗泽忠(泽)

写于2025年5月16日

 

特别致谢:

罗桐生(先)罗雄林(庆)罗顺晚(承)罗庄华(先)罗秋元(庆)罗凌(先)罗先春(先)罗承美(承)罗春球(承)罗东春(先)罗先海(先)罗庆军(庆)等宗亲


特别致谢:

铁塘罗氏理事会   克抑公房理事会


特别提醒:

文中相关资料信息来自于网络或罗氏宗亲们的口述,若有不妥,还望海涵。

 

 




下一篇:2025年铁塘罗氏宗亲座谈会实录
我 要 评 论(限300字):

还可以输入300个字符!

姓名或联系方式:
请输入算式结果:     1 + 4 = *
版权、站主: 罗永红(庆烨)
QQ:75510227;微信:luobohei
总访问数:14912017
罗氏通谱网
罗氏家园网
公田罗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