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心血,为祁剧而流 -- 评罗少亚的《楚弦绝》
作者(编辑):站主 | 时间: 2017-04-21 12:59

衡阳日报记者 邓江虹

      一位64岁老人

      一部75万字的长篇巨制

      一段不堪回首的艰难历程……

      剧目众多,行当齐全,表演规范而不落俗套,声腔委婉而细腻悠长。它,传承500年,盛行于湘楚周边,由祈福消灾渐至文化娱乐,走过了一条多么不尋常的历史。那小小的舞台上,各种角色伴着锣鼓管弦的音律,唱、念、做、打,惟妙惟肖,又给人留下多少难忘的回忆……

      这,就是祁剧。

      作为衡阳人是值得自豪的,在我们本地的文化遗产宝库中,这一极具特色的戏曲剧种无疑让我们面容增辉。然而又有一些遗憾,面对老祖宗留下的宝藏,如今我们又有几个人能清楚其中的价值,能对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一番透彻的思索呢?

      正因为此,当一个64岁老人耗费20年光阴,用生命来思索和整理这份遗产时,我们无法不为之深深感动。于是,我们记住了它的名字——罗少亚,记住了他奉献给后人的80万字的长篇巨制——《楚弦绝》。

      60岁是人生的转折点。好不容易老了,我安排了另一种人生苦旅,力求潇洒老一回。在利用退居二线的工余时间创作长篇社会风情小说《楚弦绝》后,我又用无比幸福自由的六年写作这部寓意楚弦不绝的尘世录。
 

      

      写小说,罗少亚是个新人。早年毕业于贵州大学中文系的他,大半生的职业和文学创作并不沾边。他是高级经济师,曾任事于辽宁铁法矿务局,也曾舞文弄墨,在湖南省文化厅、省电影公司从事电影管理工作。业余写散文、写文艺评论,还当过刊物《电影花丛》的编辑,可真正地去写一部小说,却是罗少亚从未有的梦。

      无梦却有果,根源在哪?简单地说,用罗少亚的语言,“那是儿时记忆中一声悠扬的唱腔……”

      罗少亚是祁东人。祁剧创始于祁阳,湘南各地是其主要的流行区,罗少亚在童年就与祁剧结下不解之缘。虽然家中没有艺人,但祁剧的曲调当时的乡亲都能哼上几句,甚至学校的音乐课也教祁剧曲牌南北路、快慢皮,罗少亚还无师自通地拉祁胡过场曲【小桃红】、【一支花】咧。乡村逢年过节唱大戏,男女老少更是十里八里地赶过来,就是为了亲耳听听角儿的高腔。罗少亚在祁东中学念书时,看学校包场戏《王小波起义》,这是他除庙会之外第一次聆听专业祁剧演员的唱腔。那出神入化的音乐曲调绕梁三日,深深印刻在罗少亚幼小的心中,每每在睡梦中将他惊醒。

      80年代初,罗少亚调任省文化厅时,内部正在审核一部《祁剧志》。那本厚厚的油印稿给罗少亚打开了一扇新窗户,从零星的感触到系统的接纳,祁剧广博而深邃的内涵令他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祁剧过去的辉煌与现实的低迷,更让他不安。罗少亚决定做点什么。祁剧500年的历史也该在后人的书案上留下点痕迹吧?
 

      

      沉甸甸的笔举了起来,没想到一举就是二十年。

      从1984年起,罗少亚开始了艰苦的创作准备。其时,祁剧在流行区已经走向式微,传统剧目失传现象十分严重,加上缺乏系统的收集与研究,一些传统技艺和珍贵的史料日渐消散。要尽可能地挖掘祁剧文化的点点滴滴,其中艰辛可想而知。而祁剧辉煌时流传各地,湘南、桂北、赣南、粤北、闽南、黔东南甚至新疆都有踪迹,有的与当地戏曲相融合,又产生了新的“变种”,如此纷繁的脉络要一一整理清楚,无异于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罗少亚自费尋访,足迹纵横南国,10年光阴一晃而过。

      1994年,罗少亚正式动笔。担心精力不够,他干脆提前退居二线,闭门不出,一门心思写春秋。

      厚积薄发的罗少亚完全融入到创作中。在他的笔下,不但想再现数百年来无数祁剧艺人历尽人间苦难而创造的众多栩栩如生的舞台形象和表演绝招,更想以此为基础,绘就一部江南1900-1950年波澜壮阔的风云史、风情史。每天近10小时的创作过程,他徜徉于历史长河,为人物的悲而悲,为人物的乐而乐,几番击节长叹,几番泪洒衣襟。 

      创作之路漫长无比,家人的鼓励与关怀让罗少亚一次次从思虑的困惑中走出。他的长子系国防科大的博士生导师,不但为父亲早早地配备了电脑,而且多次鼓励说,“为祁剧艺术的传承作点工作,是项极具意义的事情,父亲您应该做好,而且一定能做好!”

      1994年至2004年,罗少亚白发渐显,很值得欣慰的是,10年间5易其稿,这部饱含他心血的长篇历史小说第一、第二部终于完成,45章75万字,他慎重取名——《楚弦绝》。
 

      

      章章节节都是血,字字句句皆费神。

      翻开《楚弦绝》,犹如翻开一部南部中国的风情画;以祁剧艺人的活动为线索,20世纪上半叶祁剧流行区的社会重大事件一览无余。湘剧、桂剧、邕剧、赣剧、粤剧、汉剧、京剧,乃至戏剧活化石——目连戏的演出活动在书中都有详尽的描述。而对江南、湘南乡土风情的描写更是醉人,给作品增添了无穷的感染力。

      罗少亚心中,具体的细节和脉络才是历史最生动的再现,才能有效地告诉和震撼未来。他在书中精心塑造了生角王、玉芙蓉、杨善人、状元旦、生罗卜、地雷公、赛坤角等艺人和戏迷阚卜尼、叫化子穷不怕、恶棍胡布卓等人物形象,用富有想象力的抒情笔调描摹了这些可爱可憎者的音容笑貌。而曲折的故事情节更让读者忍不住一头扎进去。

      目前,这部穷20年心血写就的作品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对罗少亚而言,苦尽过后终于看到了甘来。

      然而这种甘甜并非罗少亚所求。他给记者列举了一个数字。解放初期,湖南全省有29个正规的祁剧团,衡阳、永州、邵阳、郴州、怀化等地区,乃至赣州、桂林、柳州,祁剧演出活动十分兴盛;但目前保留下来的正规剧团,全省不过寥寥四五家,像祁阳祁剧团、祁东祁剧团、湖南祁剧院、临武祁剧团等,已几乎是该剧种的最后一点家底。面对如此状况,罗少亚坦言:“我心中难有喜悦。”

      祁剧的式微,原因复杂。在罗少亚看来,外部多种艺术形式的冲击固然是一个方面,而祁剧表现形式、艺术形式的变革不够也不容忽视。最明显的一点,除了传统剧目外,目前反映现实生活的精品力作就相当缺乏。多年前,衡阳祁剧作品《甲申祭》曾获文华奖,《孟丽君》曾拍过电视连续剧,类似的好作品又有几个呢。

      祁剧的振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罗少亚说:“我愿做一个先行者,但更盼后来人。”
 

      (原载《衡阳日报》(第12134号)2004年10月9日;《生活周刊》(专刊第230号)头版)

      



上一篇:有幸与胡温同龄 -- 《北上南归》自序 -- 罗少亚
我 要 评 论(限300字):

还可以输入300个字符!

姓名或联系方式:
请输入算式结果:     1 + 8 = *
版权、站主: 罗永红(庆烨)
QQ:75510227;微信:luobohei
总访问数:13964101
罗氏通谱网
罗氏家园网
公田罗氏网